浅谈旅游不文明行为
目录
1.游客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1.国内旅游不文明行为
2.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
2.游客不文明行为成因分析
1.文化和传统因素
2.削弱道德感的因素
3.教育传统因素
4.其他因素
(一)环境保护意愿尚未形成
(2)旅游经验不足
三、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
1.立法推动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管理
三、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四、结论
文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行为往往成为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纠正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已成为提高人民素质的重大课题。
文章分析了国内旅游与境外旅游的关系。
旅游不文明行为现状、产生原因及消除建议
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文明行为。
然而,在各类景区、旅游区,我们时常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引导、管理和防范不文明旅游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紧迫任务。
“①.纠正部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旅游行为,
它不仅关系到公民的个人素质,也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1.游客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游客旅游希望放松身心、心情愉快、缓解工作疲劳。
然而在各个景区也难免会看到不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游览旅游景区(点)过程中所采取的可能对景区(点)造成损害的一切行为。
②“国内旅游与境外旅游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游客表现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各有不同。
国家旅游局征集“中国公民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养”
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存在一些差异。
1.国内旅游不文明行为
通过对国内旅游的调查分析发现,游客表现出
主要不文明行为有:(1)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痰、擤鼻涕、吐口香糖等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
不遮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乘坐公交车、电梯、购物、买票、参加会议时
(4)
大声接电话、玩猜谜游戏、在酒店、餐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制造噪音。
(5)刮伤、划伤园林景观设施、服务设施,践踏禁止进入的绿地,攀爬
采摘、折断花草树木;(6)不听劝阻,喂食、抛掷、击打动物,危及动物安全;(7)
(8)
色情笑话、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虚构的政治笑话、热衷于低级趣味
(9)强迫外宾拍照、违规拍照、录像;(10)自助餐时超量取食
占别人便宜,离开酒店或餐厅时带走非礼品物品,小气鬼。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很容易导致旅游景点整体吸引力的下降,
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
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的行为,如非法吸烟、燃放鞭炮、非法野餐等。
因为容易引发火灾。就最直接的影响而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已经
给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和景观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游览行为本身往往会成为其他游客的视觉污染,影响他们游览的兴趣。
这样会破坏环境和气氛,从而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质量。
旅行常常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随着海外旅游热潮兴起,中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更多地方。
他们也用自己的言行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中国人的形象。每一个公民都有
中国的形象大使。
《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及《关于提升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建议》征集活动
因此,中国公民在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1)乱扔垃圾
垃圾、废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不冲厕所、不说话
(2)无视禁烟标志,随意吸烟,污染公共场所,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抢位置、购物或参观时插队、排队
(4)在车辆、轮船、飞机、餐馆、宾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高空等候时。
(5)在教堂、寺庙和其他宗教场所,
教室里嬉闹打闹,不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6)在公共场合脱鞋
袜子,赤裸上身,裤腿卷到膝盖以上,双腿交叉,不
变相剔牙、穿着睡衣或衣服凌乱不堪地在卧室外活动,有碍观瞻;(7)使用粗言秽语
遇到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时,态度粗鲁、霸道、发脾气、说别人坏话,缺乏
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8)在不打折的商店讨价还价,并强迫外国人竞价
(9)到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10)长期霸占房间不消费
根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多浪费,离开酒店时带走非免费物品,享受
接受服务后不给小费并试图利用他人。
国家形象由不同的影响因素构成,其中国家形象是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在外国人眼中,一个人的言行对其形象有很大的影响。
出国旅行时,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每个人都是“国家大使”。
我们应该以文明、有教养的形象和气质出现在外国人面前,尊重他们。
当我们使用负面图像时
当我们出现在外国人面前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就会受到影响。
2.游客不文明行为成因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旅游范围的扩大,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开始增多。
与此同时,中国人出境旅游的范围也开始向海外拓展,很多中国游客选择出国旅游。
旅游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形象。
文明旅游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文化传统、道德意识弱化和教育传统。
素食者等等
1.文化和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私德文化,而不是公德文化。
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结构。
整个社会也都在遵循血缘关系、地域关系,而忽视了公共空间和陌生人。
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即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只重视私人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在旅行过程中,一些
游客只顾自己方便,随手扔垃圾,不顾景区环卫工人的安危。
工作负荷过重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削弱道德感的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意识淡薄”现象,是导致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游客追求旅游休闲、放松、自由。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懒惰、放纵、无节制的心理倾向。
当一个游客到外国去旅游的时候,他或她常常想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和道德的约束。
此外,旅游是一种临时的、远距离的活动。
游客在日常生活圈中摆脱了众多熟人的监督,对自己的行为更加谨慎。
在这种道德意识减弱的情况下,通常文明的
人们在游览景点时,行为举止不一定文明。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并向周边国家输出礼仪文化。
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缺乏公共空间。
时间的缺乏必然导致公众意识的淡薄,也不可能形成专门的公共空间。
现代教育也重视政治教育,却忽视公民教育,缺乏
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和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导致了
缺乏教育传统。
游客环境意识淡薄、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1、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淡薄。游客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很容易在不自觉中做出不文明行为。
4.其他因素
(一)环境保护意愿尚未形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在观光活动中难以形成环保意识
环境消费心理学认为,决定个体保护环境意愿的因素有:
影响人们希望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第二,对环境问题成因的认识。
一是对污染责任的认可,三是对解决环境问题成效的认可。
在活动方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游客
这些活动是临时的、动态的、距离较远的,因此游客无法看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他们一方面对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问题的责任意识不足,而且由于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同时也使得个体游客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识,逃避
其他游客。这些因素决定了游客不容易形成保护性
保护环境的愿望让人们很难采取行动去保护环境。
(2)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的旅游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到30年。
黄金周期间,游客充分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较少。
之后,旅游业开始流行起来。正是因为缺乏旅游经验,很多游客
在海外旅游期间,入住酒店时,人们会带走酒店物品,这是对当地社会的不尊重。
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
三、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
旅行中的不文明行为会给游客、旅游景点乃至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危及生命,必须从多方面控制不文明旅游行为。
1.立法推动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定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的要求
新的道德理念融入应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爱国、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艰苦奋斗
勤奋、奋斗的理念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政府应该支持
开展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文化宣传活动,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
各单位要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管理
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
各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应让公众意识到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要定期向游客和旅游目的地报告旅游环境和景观的污染和破坏情况。
居民发布有关环境质量以及污染对健康、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害的信息。
应采取措施帮助公众正确认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个人美德教育使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三、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1、景区应当提供各种设施、设备,防止游客进行不文明旅游行为。
例如,放置得当、美观的垃圾桶可以让游客轻松、负责任地处理垃圾。
设置必要、美观、醒目的标识,配置亲切、形象的说明文字及
提醒游客不要太过自我放纵。
首先,要率先垂范,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员工与青年志愿者开展环保活动,不仅能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
三是景区应制定比较完善的法规。
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一切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约束,对损害景区形象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第四,旅游景区应
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相关的内容,让游客享受到生动有趣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旅游规则等教育和指导。
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营造旅游景区生态责任感。
营造爱护环境景观、遵守旅游法规的良好氛围,让游客时刻意识到
旅游景区对文明行为的期待可以帮助景区约束不文明旅游行为。
为了。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导游人员可以直接示范、监督和约束游客的行为。
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讲解等传统的职责,还要
负责监控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同时,应鼓励游客对景区环境和景观负责,预防和
制止他们的不文明行为。为此,旅游管理部门应将对导游人员的考核和导游讲稿纳入其中。
设计等方面可以适当添加相关的环境特征和景观保护知识等。
开展文明旅游行为教育。旅行社在组织旅游团前,应当讲解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礼仪、民族禁忌和行为方式,必要时组织文明出国旅游。
检测并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四、结论
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旅游过程中的一种丑恶现象,不仅会造成
不仅会损害旅游地的环境,还会对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其
公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原因,既有游客个人原因,也有
因素,以及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社会传统等因素。
文明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不文明旅游行为,提高全民
质量,维护国家形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